当前位置:

清和_第379章

来自远方Ctrl+D 收藏本站

“多谢孟少卿!”

“好说。”

扔出数枚甜枣,顺便埋下一颗地雷,孟清和成功完成任务,起身告辞离开。

呵哈出等人一直将他送出大门,待大门关上,各自回房,在心中咀嚼刚刚听到的几个消息。

军民指挥使司,掌管一地军政,受朝廷管辖,指挥使和由朝廷委任,可领朝廷俸禄,说出去,就是大明的官员。

光是想想,就心中火热。

呵哈出,火儿阿同出胡里改部,西阳哈和锁失哈出自忽刺温。两部的地盘距离不近,平日里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但在孟清和抛出的诱饵面前,两部势必要展开一场争夺。

对孟清和而言,谁胜谁负关系不大,作为庄家,总能立于不败之地、

离开会同馆,孟清和马不停蹄去了行后军都督府,找到沈瑄,顺便拉上袁容,三人关起门来一顿商量。

当日,数匹快马从北平出发,分作三支队伍,向三个方向飞奔。

一支队伍带着行后军都督府呈送天子的奏疏赶往南京,另外两支队伍带着孟清和的亲笔信,分别前往朱高煦和朱高燧处、

想让草原上的火成功烧起来,同时在辽东玩一把大的,两位殿下都要参与进来。

经沈瑄提醒,孟清和不忘给辽东镇守通了气。虽有赵王在,但在辽东动手,总不能绕过刘真和孟善。

本来就和文官集团不对付了,再惹上武官,除非孟十二郎不想继续在朝堂上混了。

一切安排就续,行动号角即将吹响,孟清和突然跑到沈瑄府里,披着被子窝在塌上啃冻梨。一啃就是一盆。

按照孟伯爷的话说,这叫缓解紧张,解压。

下班回家的定远侯,看到榻上的大号松鼠,默默转头,捂脸。

认准这么一个,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侯爷回来了?”孟清和笑眯眯的抬起头,递出一颗冻梨,“呵哈出头领送的,侯爷尝尝。”

沈瑄接过冻梨,几口啃完,核一丢,捞过孟清和的脖子,低头,继续啃。

认准这个,他认了!

永乐元年十二月丁亥,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呈送的奏疏,经通政使司封存,送到御前。

同月,呵哈出等女真头目启程返回辽东,明朝承诺的第一批粮草从大宁运往开平卫。

得到消息的鬼力赤立刻派人前往边关接应。

出发不久,另有两支队伍,悄悄跟在了鞑靼骑兵的身后、

草原上的朔风又起,暴雪,很快将再次来临。

第一百三十一章 做一只合格的黄雀一

冷风刺骨,大雪漫天。

一支由八百鞑靼骑兵组成的队伍,顶着狂风在雪中疾驰,出现在了开平卫前。

距离五百米时,鞑靼骑兵放慢脚步,吹响了号角。

悠长古老的号角声破开大雪,伴着朔风,传进了卫所边军的耳中。

鼓声擂起,城头的守军登上高台,向远处遥望,肃然提高了警惕。

以原木和石块垒砌的敌台中,边军用力搓着双手,活动了一下手指,拉开长弓。

城外的地堡中,木制的铲子推开积雪,锋利的刀枪探出,在雪地中反射着寒光。

鼓声再起,警戒,战斗,已经成为了边军的本能。

“速去报告指挥。”

一名边军领命,飞速下了城墙,向卫所指挥使司奔去。

卫指挥使听到奏报,当即赶来。

五日前,从大宁运来的粮草运抵开平卫。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有令,鞑靼可汗鬼力赤已向大明称臣,天子仁慈,口谕,以粮赈济草原之民。

对于这个命令,绝大多数边军都不能理解。上个月,鞑子还到边境来烧杀抢劫,改口称臣就既往不咎?这叫什么事!但圣意不可违,军令如山,再不理解,也不能抗命。

也有聪明的,认为朝廷此举必有深意。

最简单的道理,天子什么时候对鞑子这么客气过?背后肯定有说道。

这个说法传出,军汉们的脑袋陆续开始转弯。对啊,今上是什么性格,这背后没有个计较,绝对不可能!

军中不满的声音渐熄,众人都在期待,天子到底会对鞑子采取什么举动。

号角声一遍又一遍在雪地中响起。

鞑靼骑兵停在距城两百里处,弓不张,刀不出鞘,前排的骑兵举起使臣带回的喇叭,大声高呼,“别动手,自己人!”

六个字,字正腔圆,含义深刻。

据悉,是鞑靼使臣同北京鸿胪寺左少卿商定的口令,以防边军错认,将他们当做打谷草的游骑,万箭群发,射成刺猬。以开平卫边军的武装水准,做到这一点完全不难。

鞑靼骑兵不想真成了刺猬,必须按照边军的口令,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卫所边军的武器能如此犀利,全仗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之功。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