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用时间赔我机票,原本买了明天的。”何知渺洗手,也整了整衣服,替夏秋扯了扯裙间,说:“走吧,折腾半天都该饿了。”
还是去了夏秋家,跟那日来荔湾找林璇的时候不同。家楼下的早点摊已经收了,听人说老爷子老家盖新房,他也回去帮忙了。
没能吃到咸鸭蛋,夏秋扁嘴,嘟囔道:“我这才离开几天,他怎么就走了。”
何知渺笑笑,拂了拂夏秋的脸颊,说:“小姑娘。”
夏秋回去先洗澡,跟那日的场景类似,何知渺在厨房
就着最简单的蔬果做热面。打散的鸡蛋遇油发出滋啦声响,香葱味道弥漫。
夏秋就爱这样一碗热面,汤少,果蔬多。几片火腿,几颗小番茄,完整的青油小白菜,再配上清炒虾仁,挑一些橄榄菜或是香菇酱,再好不过。
一碗面,就是一个家的浓情蜜意。
夏秋吃得慢,突然想到便漫不经心的问:“那天我打你电话是成于思接的,她说铭子哥要当爹了。”
何知渺先吃完,看着夏秋不说话,不知道她在意的是哪一句。低沉着声音说:“成于思是我同学。”
“知道,她说了。”夏秋没抬头,说:“你别紧张呀,我可没打算回来搞突击检查,就是想回来。”
“想回来,还是想我?”
夏秋低声笑,咽下一口菜,不理他。半天才说:“我觉得那个姐姐跟你挺熟的,她说知渺的时候,我差点以为她是你姐姐或是妹妹这样。”
“同学,充其量就是前桌,不是前任。”何知渺笃定道:“高中同班,留学同校。耽误了她不少时间,但不是前任。”
“哦。”夏秋埋头吃面,为自己的小心眼尴尬,但又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说得酸楚:“南枝好像就出了你们两个留学生,现在陆续有些出国读研的人了。本科很少。”
“夏秋。”何知渺唤她。
“我跟她就是很普通的关系,比其他同学要好,一起过了一段不是太好,但是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没主动给你解释,因为没有太多你们想的故事。”
“我可没想什么。”夏秋不悦,“你别把我跟你那些同学说到一起,我没想打探什么。之前苏黎的事,我也不也什么都没问么?”
声音不大,何知渺却听到心里去了。
他以为小姑娘不介意的事,到底还是让她介怀了,两人对视,何知渺隔桌握住夏秋的手,好言道:“我这辈子只招惹了三个女生,两个有恩,我要还,也该还。”
“一个有爱,我护她一生,百岁无忧。”
☆、第23章 洛北(03)
洛北(03)
回到南枝,天色已晚,风还是暖的。
夏秋第一时间去看外婆,何知渺先回家。去医院的路上新开了家酒吧,因为名字起得好,夏秋禁不住多看两眼。装饰清雅,只有吧台和几张空桌子。
最里头是收银的地方,旁边有个站台和落地麦克风,算作简易的舞台。听说,老板娘兴致来了会自己唱上一整天,其他人则很少唱歌。
既叫“喃喃”,那就该像是适合晚上来的地儿。
夏秋估摸着,这会儿杨梅回去洗澡,顺路给她捎了一碗薏米紫薯粥。想到她甜甜叫自己“小姐姐”时的欣喜,夏秋不免加快了脚步。
推门而入,杨梅背对门口,正拿着枕头在阳台上抖灰。回头看见是夏秋回来了,雀跃得差点撒了手里的枕头,急忙忙迎上来:“小姐姐你回来怎么不先说呢?”
夏秋抱抱她,扬了扬手里的热粥,笑着说:“这不是给你一个惊喜嘛!先趁热吃,回去再给你拿洛北的特产吃,我特意买了好几大包带回来。”
杨梅接过,打开盖扇风,热气腾腾。
夏秋坐到床前,向前俯身摸了摸外婆的额头,问杨梅:“外婆怎么样了?那天你说外婆睁开眼了。”
“可以睁眼了,还能说几个字,但是容易累,醒的时候不多。但是医生说了,这是好转的迹象。”
“那就好,我看吊水瓶也小了些。”
“是呢,检查也少很多了,外婆少糟些罪。”杨梅尝了一口,平时楼下的摊铺很少做紫薯粥,学生不爱喝,但她就爱这个舒心的味道。
烫着嘴了还在说好吃。
夏秋就这样静静看着,窗外槐花都谢了,风吹叶动。一下子仿佛又回到了暑假,高考结束那阵。房子塌了,学校也回不去了,一颗心七上八下的吊着。
想起什么似的,夏秋收回视线,问道:“杨梅你现在住哪儿?听我妈说她给你找了房子。”
“嗯啊,阿姨说我一个姑娘天天住宾馆也不合适,你走了以后宾馆人也多了起来。阿姨就给我租了一套房子,就在医院边上,来回也不耽误时间。”
“哦,那就好。我也不放心你一个人住。”夏秋看外婆睡得踏实,掏出包里的修眉刀细细替外婆修了眉,用湿毛巾蘸湿。心情大好。
笑着跟杨梅开玩笑:“我们今晚又可以睡一起啦!”
“啊?”杨梅神色仓促,又多少带着些窘迫,夏秋不解,倒了洗脸盆里的冷水,说:“这么惊讶,不欢迎我呀?”
“没呢,欢迎!当然欢迎!本来就是夏阿姨给我租的房子,你回来当然要住了。”杨梅顿了顿,停下手里的勺子:“小姐姐等会儿回行吗?我……我这……这房子乱,我收收。”
“你还跟我客气,你这丫头手脚伶俐,能乱到哪里去!你是没见过男生宿舍,有次去检查,差点没把我熏死。一楼的男生就直接把衣服挂在走廊……”
夏秋一股脑给杨梅讲了好多学校里的新鲜事,杨梅静静听,兴致没有夏秋料想的高。
讲了一会儿话后,夏秋也就不再多说,接了何知渺的电话,说要先出去一趟。杨梅反倒展了笑意。
***
“喃喃”里人少,到了晚上也一样。
南枝镇上的年轻人不大多,就是真想去也避不开熟人耳目,谁家儿子前脚刚踏进去,谁家婶子见了,就会立即去家里嚷嚷“某某孩子去鬼混了”。
就是真要去,也是白天去,当茶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