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祺故意停顿了一下,整了个大喘气,说:“……让我帮你扎麻花辫。”
“酒后说胡话。柯弟不必当真。”谢瑾华甩着两根麻花辫,一脸冷漠地说。
第130章
安朝的新科进士并不是马上就会被授官的,他们还需要经过朝考这一过程。
相对于科考来说, 朝考并没什么难度。朝考的题目一般都选自真实案例, 题型类似于某地发生了某某事, 当时情况如何, 若你为主事者将如何做等等。这考的是一个人的办事能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人总结了应对朝考的经验,在朝考时,只要记住了“忠君、爱国、勤政、廉洁”等中心思想,答题时把这些政治正确的内容体现出来,卷子的分数就不会太难看。久而久之,朝考已经流于形式了。
但不管怎么说, 朝考是进士授官前的最后一道坎,进士们还不能彻底松懈下来。
谢瑾华就以朝考为借口推掉了很多不必要的应酬。
柯祺的府试成绩已经出了。因童试中多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客观题,只要勤奋一些,看得书多一些, 背的知识点广一些,成绩自然就会比常人好一些。有谢瑾华帮忙划重点, 柯祺又因为和谢瑾华的约定而努力着,终是得了府案首。要是明年的院试也这般顺利, 他就连中小三元了。
至于连中六元什么的,柯祺是不敢想的。他是务实派,真的不是做学问的人啊!
对于柯祺来说,只要能进二甲, 这对于他的政治生涯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了。他既然志在仕途,状元的名头对于他来说就并不那么重要。这么说吧,古往今来有多少权臣,他们中有几个曾是状元郎的?可偏偏就是他们爬到了权利巅峰,为史书铭记,当年和他们同科的状元却都泯然于众人了。
趁着朝考前的那一点空闲,柯祺给谢瑾华上了几堂数学课。
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各种立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圆周率……这些知识点对于现代人来说都不难。其实,对于精于算术的古代人来说也不难。毕竟聪明的古人能自己推导圆周率,而柯祺不过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而已。
但谢瑾华再如何博览群书,数学绝对是他的弱项。
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时,谢瑾华是心存敬畏的。于是,他越发崇拜柯祺了。
对于男人来说,被人崇拜绝对是件能让他们兴奋的事。但柯祺的心里怎么就那么不是滋味呢,毕竟他只是拿出了小学、初中的知识点而已啊!谢瑾华越崇拜,柯祺越觉得……他被穿越之神讽刺了。
“这些都不难的,我也是书上看来的。”柯祺对谢瑾华说。他这么说也不算错,这些知识点在《九章算术》里都有,在柯祺穿越前的那个时空中,《九章算术》在汉朝就已成书了。虽然这个时空中没有汉朝,也没有《九章算术》,但历史的发展进程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肯定也有其他的数学著作。
谢瑾华用星星眼看着柯祺,说:“我懂。”我家柯弟就是这么谦虚哒!
“……你不懂。”柯祺觉得自己真是罪孽深重。
“好好好,我不懂。”谢瑾华一脸宠溺地看着柯祺。
柯祺放弃挣扎了。
五月朝考,谢瑾华被授职翰林院翰侍读,从五品。一般情况下,状元都会被授职从六品修撰。但谢瑾华毕竟是开天辟地第一个六首状元,他的起点比以前的状元高了两级,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叶正平同样进了翰林院,是正七品的编修。
翰林院中的官员大体上被分为两种。一种是阁老预备役,他们年少有为、潜力无穷,负责起草日常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有“天子私人”之称,是天子近臣。另一种则是专心做学问的,负责修书撰史,在每年秋天举行的经筵典礼上担任讲师等等。有能力的人可以兼任两种职能。
谢瑾华的翰林院侍读一职是翰林院学士之一,最基本的职责在于刊缉经籍,发展到了现在,又多了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的职责,能够时时面圣,必要时还需要充当顾问,是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位。
在谢瑾华这个年纪,很多人连乡试都没有过,他却已经是从五品的官员了。这也就罢了。能进翰林院的,多少都是有些本事的,他们中有不少已经在翰林院内蹲了几年,职位却比谢瑾华这个刚出茅庐的新人要低,纵然知道谢瑾华确实优秀,可到底有些意难平。于是谢瑾华的职场氛围并不是很好。
但要不怎么说谢瑾华是老天爷的亲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