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不着痕迹的探寻,宁妃才终于发现了一个可用的人,坤宁宫的茯苓。
茯苓最初进宫是在甄贵妃的梵华楼当差的,那时候甄贵妃也还只是一个位份不高的容华。茯苓当时生了重病,只能被挪出梵华楼等死。
但是甄贵妃觉得她机灵可用,就暗自安排太医为她看病,送药,让她养了半年多,直到病好。
茯苓也是个重情义的,她知道自己的命是甄贵妃救的,没有她的照顾,她也不能熬下来。养病的这半年,药钱和各项打点也是甄贵妃用体己为她出的。
茯苓承了这份情后,更是从此对甄贵妃死心塌地的追随,无论甄贵妃让她做什么都绝无二话。
甄贵妃见茯苓可以放心用了,就没有让她继续回梵华楼当差,而是去了其他宫殿为自己收集和探听消息。因为茯苓这个暗线埋得深,她自己平时也十分低调,所以甄贵妃出宫后她也一直安安稳稳的呆着。
直到她从建福宫去了坤宁宫后,收到了甄贵妃联络她惯用的标记。她并不知道传信给她的主子是哪一个,只以为仍然是甄贵妃的吩咐,对方每一项安排都已经筹划好了,她就听命执行。
对于实施计划的人选,她找到了之间建福宫就认识,而现在正好在衍庆宫的杏喜,茯苓早知道她是个心大的,只是以前苦于没有机会,轻松地用美好的未来说服她后,茯苓就将媚香和药物都交给她了。
后来被抓到后,茯苓也没有说出关于任何牵扯到甄贵妃的话,选择了服毒自尽,将这个黑锅甩给了皇后。她在找到杏喜前,就为自己备下了□□。
茯苓一直觉得,自己早就该在生病的那一年死去。现在多活的这十几年,都是甄贵妃给的,如今将这条命再还给她,也是无怨无悔。
茯苓死后,宁妃也是惋惜过的。她从甄贵妃那里知道,茯苓是她的心腹中,最忠心的一个。事实也证明了茯苓确实可用。
通过接收甄贵妃留下的人脉,宁妃对于甄贵妃御下的手段,也是心中佩服的紧。甄贵妃对手下的人,无论是施恩,还是拿住短处胁报,都让她也学到了很多。
在和林喻乔分管后宫后,宁妃接管了内事府这一块,就开始细水流长的慢慢渗透,虽然暂时不能扶持自己的人,但是也让她也挖到了一些□□,比如蔡京养外宅和捞油水的事。
如今蔡京倒了,他空下的位置十分重要,让宁妃有些惦记。
贵妃当初躲懒没有接手内事府,这才让她得了空子,对此宁妃心里十分得意,对于贵妃也心中不屑。
林氏若不是恰好入了陛下的眼,凭什么能压她一头?
不过想想宁妃也是叹息,在这后宫里面,其他的都不重要,关键就是能不能得到陛下的青睐。想办法让陛下的心偏到自己身上,这才是真本事。
有了陛下的心,其他的好处自然手到擒来,哪还用像她这样汲汲营营。
不过宁妃的心早就已经不在争宠上了,贵妃没有脑子,光靠陛下的宠爱,也是立不住。她早晚,能把该自己得到的,都争到手。
现在甄贵妃已死,刘恒也要出征,宁妃心的又开始活络起来。
只是如今刘彦算是已经在刘恒那里挂上号了,他那边还是不能有异动,必须要谨慎行事,她这边也不能放松,说不准刘恒已经派人在在盯着她呢。
宁妃很可惜这次的机会,若是能趁着宫中无人时一举在内事府安插上自己的人,将来做什么也方便。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她不信刘恒不会提前做准备。
另一边,刘恒在安排好要出征后,就开始着手安排后继事宜。
他不在时,就由内阁九位阁老和太子太傅暂时一起辅佐太子监国,每半月将朝中重要的事汇总给他送去。
这也是刘恒给刘康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愿他出征的这半年,刘康能真正的成长,担得起太子之职。
并且刘恒还想趁着这个机会,利用他不在后宫的时候让那个甄贵妃幕后的真正主使放松警惕,彻底把这个人揪出来。
虽然他没有查出刘彦的异动,但是刘恒很信不过宁妃。
本来刘恒看在宁妃将刘彦教的不错的份上,在潜邸时还会给她几分体面。
但是刘恒从当初因为磷火事件被关起来的通房于氏口中,知道了宁妃还是庶妃时,就用计设计了她,刘恒从此对于宁妃就再无好感。
面上怯弱无害的宁妃,竟然实际也是颇有心计,而刘恒最是厌恶面上一套,背后一套的女人了。
但是宁妃这些年一直老实呆在景和宫里,既不显山也不露水,丝毫劣迹都没有,也让刘恒暂时忽略了她。
实际上,刘恒也知道宫里有儿子的目前只有三个女人,而且以后,也就是这三个人了。
算计萌萌,能得到好处的也就是皇后和宁妃了。皇后虽然目前被他关在坤宁宫,可是她依旧是皇后,只要刘康依旧是太子,她就不会真正的失势。
便是现在被困住了手脚,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宫里宫外想要靠着皇后乘凉的不会少。她掌管宫务这么多年,总会有自己的人手,现在只是没有找到皇后操纵这一切的证据而已。
除去皇后,宁妃也是摆脱不掉嫌疑,特别是刘彦还曾经接触过甄贵妃。
但是在刘恒心里,宁妃也不过就是守城小官之女,再有心机也是有限,她一介后宫女子,也不大可能布下这么缜密的局,而且她又凭什么能让甄贵妃看在眼里,并且为她所驱使呢。
这些目前都是疑问,因为缺少了关键性证据都得不到证实。
刘恒也实在不愿意去猜测,刘康或者刘彦也参与其中。
尽管这几年刘康和刘彦有过很多摩擦,但是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而在萌萌的屋里放置使人身体衰弱的金丝碳,这是直接谋害了。
哪怕早年他也和兄弟们有过激烈的争端,后来他还赐死了鲁阳王和信阳王,刘恒对于自己的儿子,总还是一厢情愿的留着几分期许。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也为了大位,做出谋害亲兄弟的事。
就是他自己经历过血腥和暗斗,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是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去经历这些。
但是理智上,刘恒明白,这皇位还有一把椅子,一个人坐上来,其他的人都要俯首称臣,总会有人不服气。没有不见血的帝王路,历来皇位之争,都少不了一番风起云涌。
只是如今他还是盛年,只要他还有能力控制局面,就不想看到儿子们明枪暗箭的争夺。
在刘恒的私心里,是希望选出一个最合适的儿子做继承人的。他既能够得到自己的认可,又有能力得到朝臣和兄弟们的认可,可以服众,便能平和的进行政权更迭,不用经历一番残酷的厮杀,踩着亲兄弟来上位。
很显然,他的想法,刘康做不到,刘彦也不能让他认可。其余的两个儿子,萌萌是最让他满意的,也是最像他的,甚至刘恒觉得,将来他最能放心的交付大业的人选,就是他。
刘恒从心底里对每个儿子都同样关心爱护,不与孩子的母亲是谁挂钩。
一切平心而论,刘康已经成家立业,却仍然让他觉得不可靠,萌萌才六七岁,就能够让他认可了。
太子之事事关重大,换太子差不多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了。刘康是元后嫡长子,若是将来要易太子,就要先废后,要面临很多问题。前面刘恒一直犹豫着,觉得时间还早,在回避太子之事。
可是萌萌被害却为他提了一个醒,他觉得时间还早,自己还年轻,但是前面两个儿子却都长成了,已经等不及要有所行动了。
要想将伤害降到最低,他就要早早做好准备。
所以刘恒为自己,也为刘康设下最后一个缓冲的时间。若是刘康在监国期间,能表现的让他满意,他就继续教导扶持刘康,同时也为他压下其他的几个儿子。
若是刘康不能使他满意,那么他也就不再犹豫了,转而准备培养萌萌。等他年纪再大些,刘恒确认他就是自己最满意的继承者后,就找机会换掉太子和皇后,为他扫清障碍,也为刘康寻一条稳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