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古老的宫殿群内,有一件举世无双的瓷器,她被放在位于文华殿瓷器馆。乾隆年间制成的这件景德镇瓷器同时融合了不同时代特点和技术难点制作而成。
混迹于故宫各大角落的夏安然自然也没有少听关于这件瓷母的讲解。
故宫的讲解员分为两类,面向普通游客时候,他们的讲解更多是以价值、难度以及制造过程的惊险稀少为主,如此方能更好地提起观展者的兴趣。
而面对较为专业的同行,或者说是瓷器爱好者,他们的解说便会更具专业性。
作为镇馆之宝,加上上过《国家宝藏》,瓷母在后来都成为了参观者着重观赏的对象。为了应对这一群更具专业性的爱好者,故宫的解说自然也立刻更新换代,内容更具备科研性。
感谢讲解员小哥哥。
夏安然在心中想,等到他回去之后,一定要给这位小哥哥送上一些礼物!
作者有话要说:
上博,作者君的文化起源。
魔都的小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上海博物馆”公众号……既然关注了顺便关注一下“上海自然博物馆”叭,对了“南京博物院”也强推哦。
公众号关注一下可以看到推文和展览安排。
搓搓手。我建议宝贝们如果去博物馆,一定要借讲解机,否则走马观花会失去很多穿越的技术点der!
上博在我小时候陶瓷馆里面还有搓泥巴(喂)呢,当时我春秋游三天两头去,从小作者君就是对这方面很感兴趣的,所以去玩了。而且玩到很晚,所以当时的伯伯就告诉我陶、瓷是亲兄弟,然后他还让我摸了陶泥和瓷泥的区别。
怎么形容呢……
瓷泥像是被搓柔韧的橡皮泥,或者说现在很流行的史莱姆也行,而且它的含水量相对有些少,不吸水,很难搞造型。
陶泥就像是橡皮泥里头撒了沙子,可以感觉到颗粒感,而且塑性能力非常强,它在湿着的时候就可以随便搓。傻奇怪造型都能摆。
那个馒头窑还在哦,长长的那个,怎么拍都进不了镜头的那个(喂!)其实那个不是长馒头窑,也不是法式棍子窑,正规的名字应该是龙窑(等我过两天去看看是不是)夏喵记错了,作者君要纠正一下。
这个窑洞利用的就是热空气上升原理,和三国的那个烟囱原理一样,自己带动输氧量。
上博有一个唐朝的白釉,我记得是一个菩萨还是什么的,哇,那灯光一打~真漂亮。
中山国国度卢奴就是如今的定州市,而定州的定瓷很有名哦。
在瓷器的高光时期宋代。定瓷自己就占了八大体系的一个北方定窑系,五大名窑中的汝哥官定钧的定就是指定窑。当然其实他们除了做白瓷也做别的颜色,譬如黑色(TB有图,贼好看)
PS:中国白只得就是白瓷的白,准确的说是白瓷釉胎都白情况下那种水波盈盈的白,不是骨瓷的那种雪白哦。
第12章大汉华章(10)
夏安然一时没反应过来:如果回去之后自己就又变成喵了还怎么送礼这个问题。他自然而然地将主场交给了专业人员,而本人则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文化课和体育课之中。
确定小王爷已经休息好,并且还有功夫去玩泥巴的太傅大人恭恭敬敬地将中山王请回到了书房里面。?
作为提早加冠,从法律上已经成年的藩王当然就已经不再需要像小皇子时候一样,被安排读书任务了。
更何况汉代的教育多采用放养性质,也没有什么专业课本,这时候的小皇子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当然除了储君之外。
加上老刘家本身就是底层出身,对于这方面的教育也不算太上心。
但是偏偏夏安然自己“求”出来了一个特殊待遇,以至于他在就藩之后还要接受来自于文化课的灵魂炙烤。
一并地,他还自发给自己增加了武术课。
太傅和中尉并丞相商量之后呈送上了一份课单,虽说是用词看上去恭恭敬敬,但实际上毫不留情地将夏安然的业余生活全数塞满。呆滞的小皇子看着太傅递上来轻薄的一张纸,以及纸上漂亮的隶书,整个人都有些不太好。
而且最可怕的是,此前就藩的一路上能够和他和蔼聊天的太傅拿起教鞭之后简直变了个人,而已经被摸清底细的夏安然只能眼睁睁看着堆上书桌的一册册陌生的书册眨眼睛。
太傅给他安排的课程全是他没有基础的课,不能吃老本的夏安然只能乖乖拿起书本。
中尉程不识为了让中山王殿下读书不那么无趣,将自己的儿子提了过来,小伴读名唤程武。
没有辜负老爹对他的期待,这位小郎君据说天生力大,且在老爹的系统教育之下,他将此优点发扬光大。
所有汉室的小皇子都要学习武技,但尽管如此到底比不上武将之子,夏安然震惊地发现这个小郎君在脱光之后身上已经隐隐有了肌肉线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