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盼着沈慕什么时候再来村里呢!
按照村长的说法,再来村里,沈慕就要带粮食来了。到时候就能领到粮食,不用每天糠拌着树皮填肚子了。
沈老汉真是听得气不打一处来:“没良心的小王八蛋,死外头才好呢!他还敢回来!”
其他人就不乐意了,沈慕回来是要给村里送粮食,你自家倒是有粮,沈慕来不来无所谓,他们可等米下锅呢!
不过这几日沈老汉两口子但凡出来聊天就是说沈慕坏话,村里人也都习惯了。你要说第一次第二次大家还听个新鲜,车轱辘话一直说还没什么实锤,大家就不怎么爱听了。
于是都没搭理他,把沈老汉气得够呛。
就在这时,远处一辆驴车慢悠悠地朝着村里驶来。那车辕上坐的,不正是宋柏吗?
沈老汉立刻精神了起来。他嘴上说不想沈慕回村子,其实巴不得沈慕赶紧回来,自己好想尽一切办法,跟着他们回城里享福。
村里的日子一点儿都不好过。虽然沈慕给他们留了米粮,可如今村里连把菜都找不出来,吃了些日子好饭菜的人乍一回归喝粥的日子,哪能受得了?
他刚激动地站起身,离他一丈远的刘叔也迅速起身上前,扛着沈老汉就跑。
沈老汉:“???”
村里其他晒太阳的老头:“???”
“你疯了?干啥呢?!放我下来!!!”沈老汉又气愤又惊恐。一把老骨头被刘叔扛着跑,他是真怕摔了碰了,这把老骨头就得散架了。
“对不住了老太爷。”刘叔最近吃上饱饭了,气力大得很,扛着个老头健步如飞还气不喘心不跳地:“二位东家说了,不想你们再出现在他们面前。”
沈老汉想要趁沈慕回村时继续纠缠,难道宋柏和沈慕就想不到这一点吗?早就安排妥当了。
“今日就委屈二老,不要出门了。”一口气跑到沈家老宅院子里,刘叔中气十足地喊儿子:“关门,关严实了!”
……
于是当宋柏和沈慕到了村子里时,完全没有看到自己不想见的人。迎接他们的,是沈青山和诸多翘首盼粮的乡亲。
“粮食呢?怎么就这么点儿吗?”瞧着沈慕二人之驾了一辆驴车,很多村民都慌了起来。这一辆车能装多少粮食,够一村人分吗?
村子就算遭了灾,也有一百多口人。宋柏带了五石粮食,大致五百斤左右,平摊到各人头上一个人也就三四斤。
到了村里,宋柏就不大说话了。村里沈慕熟悉,自然是让地头蛇出面:“我们就是想多拉些粮食,这驴也得受得了啊。”
人群一时有些骚动。好半晌,沈青山才从外围挤进包围圈:“你们可算来了。”
别说那些唠闲嗑的老大爷心里打鼓,沈青山心里就不打鼓吗?宋柏说要按太平年的价格卖粮给他们,当时只顾着高兴了,事后想想,现在粮食多难得啊,就算宋柏有这个心,可也得能买到粮食啊?
因此沈青山虽然也看见了这一车不太多的粮食,却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沈青石帮着疏散村民,在村中间的大槐树下面支了张桌子,摆好笔墨纸砚:“大家不要挤,排队,一个一个来。”
众人见这次带来的粮食不多,生怕以后没有了,哪里还会排队?一窝蜂的往前凑:“我家最不容易了,一定要给我家分粮啊!”
“放屁!我家上有老下有下,我家要是分不着粮才是天理难容!”
说着就要吵起来。
沈慕拿过沈青山平常通知事儿敲的大锣,“咣咣咣”敲了三下。“都排好队!不然不放粮了!”
人群寂静了一瞬,这才不情不愿地排队,之间少不得你推我搡,加塞加队的现象。大动静不敢弄,小打小闹却是不断。
趁着排队的功夫,沈慕顺便说说放粮的规则。这是他和宋柏在驴车上时就商量好的:“这次放粮,想必村长已经和大家说了,其实是卖粮。如今县城的粮价已经涨到四两银子一石了,我们还按照县城太平年间的价格,一两银子一石卖给村里的乡亲。”
底下人顿时又议论起来。
他们庄稼人,往年吃的粮食都是自家地里种的,谁会去买?往外卖还差不多。
他们卖给粮行,自然是按“出厂价”、“批发价”了,一石粮只能得六钱银子到七钱银子,具体要看成色。
一两银子一石,还是有人觉得不厚道,在下头嘀咕了几句。
沈慕立刻就沉了脸:“谁嫌贵,可以不买。”
说话的人立刻闭嘴了。
沈慕哼了一声,自家不赚你们钱就算了,难不成还想让他们按进价卖掉?算上路费人工费,不赚就罢了,可不能赔。现在这世道,只要有粮,担到街上(不被抢的情况下)四两银子一石也多得是人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