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鹤一夜好眠,在柴垛上那只大公鸡的叫唤声中起床穿衣服。腰上的旧伤睡了一夜的热炕竟然没有在起床的时候惯例的疼痛,这让张玉鹤心情大好。
东北天气寒冷,尤其是后半夜下了一场雪,整个院子里一片银白,白的都有些刺眼。
“儿子起来了?是不是这些鸡鸭给你吵醒了?”孙翠芳手里拎着个扫帚正轰赶那只大公鸡,生怕它把儿子吵醒,结果还是把儿子吵醒了。
“不是的妈。”张玉鹤笑了起来,“我在部队的时候天天都是这个时间起,今天还算晚了点呢。”
“这里是家,又不是部队,再去多睡会儿!”孙翠芳可听不了这话,张玉鹤是她心里的宝儿,她巴不得儿子睡到日上三竿。
再说了,现在是冬天。东北的冬天都在家里猫冬的,辛苦了一年,冬天自然是要好好歇着,将土炕烧的热热的,坐在上面打牌、聊天,别有一番风味。
“不了,肚子饿了。妈,早上吃啥啊?”昨天晚上那顿饭吃的太香了,现在想起来还有点馋。
“锅里熬着大碴粥呢,馒头还要等一会儿。”
“行,那我先去跑个步。”张玉鹤刷牙漱口,至于洗脸,等跑完步回来再说。
“天冷,多穿上点,道上都是雪,你可别摔着……”孙翠芳在后面叮嘱个不停。
张玉鹤招呼一声出了门。
张家在村里的位置毕竟靠边,沿着小街一面跑上一圈用不了一刻钟,回去差不多也正好能吃饭了。
张玉鹤晨跑的习惯好几年了,虽然腰上有旧伤,但是这种慢跑没问题。
夜里刚刚下过雪,靴子踩着松软的雪上发出吱吱的声音。不过路上人很少,一来是冬天不用下地干活儿,很多人还没起呢。再者这几年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里人不多。
和两位起得比较早的乡邻打个招呼,张玉鹤回了家。张玉萍也起了,自从结婚张玉萍就跟着公婆生活在市里,工作单位离得也不算远,平时大概七点才起。
起床后才发现弟弟都起床了,张玉萍多少有点不好意思。此刻正在帮着母亲做饭。
“姐,起了。”
“快去洗脸,准备吃饭了。”
张长贵昨天喝了酒,但更多的醉是因为气氛,本身酒喝得却并不多。此时也洗漱完毕,坐在炕头上等着吃饭呢。
张玉鹤洗漱完,炕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饭,三口人就等他一个呢。
四大碗熬得浓稠金黄的大碴粥摆在桌上,除了自家地里收获的玉米磨的玉米碴,还有一些饭豆,金黄里透着几点红,很是让人有食欲。
“外面很少能吃到这个。”张玉鹤看着家常饭菜就食欲大增。
这大碴粥十分费火,很不好熟,除了自己家里,外面的饭馆是很少有人做的。军营的食堂里自然也是没有的,张玉鹤也就是回家的时候能吃到。
“那就多吃点,想吃妈天天给你做。”孙翠芳递过去半个咸鸭蛋。这鸭蛋是自家的鸭子下的蛋,孙翠芳亲手腌制的,蛋黄中间都沁出了油,看着就香。
因为附近有松花湖风景区,这里也有水流分支,张家房后面就有一条不算深的小河。虽然水不深,但是里面小鱼虾十分丰富。虽然这里的人鲜少去抓这种小鱼小虾回来吃,觉得肉太少,可对鸭子和大鹅来说却是最好的食物。
也正因为拿着这些小鱼小虾和水草当饭吃,这些鸭子和大鹅下的蛋,蛋黄都有些发红,和那些饲料喂大的鸡鸭鹅有很大的不同。
张玉鹤拿着个刚出锅的大馒头掰开,一口馒头一口咸鸭蛋吃了起来。
张家的馒头看起来有点黑,也有点粗糙,和城里卖的那种极有卖相的雪白大馒头不同。
这些面都是在村里的磨坊磨的,不如那些买的面粉细,麸皮也去的少,面粉自然有些黑。但是吃起来很有麦香味,口感也很劲道儿,光是吃馒头不就菜,张玉鹤都能吃下大半个。
“别光吃咸鸭蛋啊,吃菜啊!”张玉萍给弟弟夹了一筷子熟食,都是入冬时候买的,挂在厢房屋里风干。头天一时没想起了,今天早上孙翠芳切下来两根放到蒸笼里一起蒸熟,切成了片装盘。
另外还有昨天的一些剩菜,也都热过。
“家里的酸菜已经腌了快俩月了,今天捞出来,给玉宝儿做酸菜大骨头。家里还有血肠么?”
“有一点,一会儿我去集市上再买点。”孙翠芳说道。“中午做酸菜白肉血肠。”
“这个好,这个好。”张玉鹤有点兴奋。眼看手里的半个馒头快吃完了,说什么都不去拿另外半个,“我得留点肚子,留着中午吃好吃的。”
“正好,玉薇中午也要回来,我给她打了电话。”张玉萍笑着说道,随后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弟弟的脸色和父母,“玉蓉说她晚上回来。”
“她回来做什么?”果然,一听到这个名字,张长贵就拍下了筷子,脸色极为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