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雷剧考科举/我才不是奸臣_第103章

李思危Ctrl+D 收藏本站

  下一刻,便听太监尖利地嗓音响起,“请问哪一位是程岩程相公?”

  程岩一凛,稍稍抬起头,“在下便是。”

  太监冲他温和地笑了笑,让程岩心下一松,随即又生出一股兴奋来。

  看来真是好事,还是关于他的好事!

  “程岩听宣。”太监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武宁县清溪村程岩,少而好学,敏捷睿智,盛气果敢,八德兼备。可助饥民于转散之中,可济百姓于病疾之苦……”

  太监洋洋洒洒念了好大一通,无非是将程岩几次功劳做了个总结,这时程岩才知道,不仅仅是赈济灾民和防治疫病,就连他“舍身”救老师等谣言也都传到了皇帝耳中。

  莫名心虚!

  一番文绉绉的话,场中村民大多半懂不懂,他们只明白连皇上都夸了程家大郎,皇上也知道清溪村,知道他们受的苦难。

  “朝官奏闻,朕实嘉之,今特奖匾额一座,黄金千两,褒尔忠义,永赐天恩,钦此!”

  太监宣读完圣旨,和声细语道:“程相公,接旨吧。”

  程岩赶紧叩谢皇恩,稳了稳神,起身上前接旨。

  当他两手捧着明黄的绸卷,心头竟浩浩茫茫,有些无措。

  他并非头回接圣旨,毕竟前生做了那么多年京官,皇上都不知见了多少次,就连他死前,不也接了一封圣旨吗?

  但这是他头一回接到当今圣上的旨意,前生做官时,早已是嘉帝当政,他从未见过现在这位皇上,今上也根本不知他的存在。

  此时此刻,程岩特别有一种“换了人间”的感触。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再活了一回,而且,这次开场似乎挺不错?

  这时,兵丁们将一块用红绸盖着的东西抬了过来,多半就是御赐匾额了。

  太监抬手对程岩做了个“请”的手势,程岩端正仪容,举步上前,一把扯开红绸——

  忠孝仁义!

  四个字,皆取自四维八德。

  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一种高贵的品德。

  程岩呼吸一重,只觉得肩上好像压着一座山,但胸中却注入一口浩然正气,让他站得更直。

  程家人也是神色不一,李氏激动得手足无措,程柱没绷住自己冷酷的形象,被泪水洗过的眼睛黑白分明,清澈得竟与三郎无异。

  林氏死死咬着手,程老太太嘴唇发乌,眼睛泛白,似乎下一刻就要晕过去,好在二郎程仲注意到她的异常,“大逆不道”地掐了她一把,以免她在人前失仪。

  但不论如何,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从今日起,程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大郎带给他们的!

  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圣旨,程家人只得早早辞别,赶着回家挂上匾额。

  鲜红的牌匾挂在正门上方,程岩仰头望着四个在日光下熠熠生辉的金刻字,忽听庄思宜幽幽道:“我们阿岩,出息了……”

  程岩:“……”

  两人并不知道,那太监在来张家前,曾去了一趟南江府庄家。

  太监先代皇上慰问了庄敏先,随即传达了皇上的意思,告诉他,皇上赞庄思宜有汝之风骨,并希望日后能在太和殿上见到对方。

  意思很明白,皇上盼着庄思宜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如庄敏先一般为朝廷效力。

  这也就意味着,皇上想让庄家好好栽培庄思宜。

  庄敏先问明了前因后果,心下诸多感叹,一个人回书房想了许久,任谁来打听都闭门不见。

  等他再出来时,直接就令庄世熙将杨氏送去了乡下庄子。

  等漫山梨花开,程岩收拾好行囊,和庄思宜并庄棋一块儿赶往芙蕖县。

  在船上那几日,他们几乎每天都能听见人们议论一个叫“程岩”的少年,吹得是天上有地上无,毕竟对方可是受了皇上嘉奖,那道圣旨的内容也传遍了苏省。

  一开始程岩还听得津津有味,到后来只要听出点儿风,他就赶紧拖着庄思宜走。

  那些人说的是他吗?什么“烈火焚烧散金光”、什么“为治疫病尝百草”、什么“衣袖一挥变千斤谷”……

  他要真有那本事,谁还考科举啊?还不赶紧修仙去!

  庄思宜见程岩郁闷,心头虽好笑,但表面上还是安慰道:“好事儿啊,年纪轻轻就已经名满天下,多少人羡慕不来。”

  程岩:“你也羡慕?”

  庄思宜正儿八经,“当然,毕竟你出息了。”

  程岩:“……”

  哦对,“出息”这两个字他也不爱听了!

  几日后,两人回到鹤山书院,程岩首先去见了山长。

  云斋先生见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都瘦了……”

  程岩:“……”

  并没有好吗?回家后天天大补,他下巴都圆了一点。

  山长细细问了程岩经过,感叹道:“最近时有老友来信,都羡慕老夫收了个好弟子啊!”

  他笑容中隐有得意,又道:“你那几位师兄也都跟我打听你,只可惜天南地北的,不然也叫你们见见。”

  程岩笑了笑,“弟子也想见师兄们,不过日后总有机会。”

  山长又看了他片刻,欣慰道:“好孩子。”

  等程岩一回寝舍,立马感受到同窗们的如火热情,一群人挤得院子满满当当,各个如饥似渴、眼冒绿光,都想问问他被皇上褒奖是什么滋味?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