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老王家是军籍的关系,他们家两辈儿了,没有一个生的闺女,全都是小子。
王副将的夫人一直心心念念的想要个小女儿,陪着自己,而不是一群臭小子。
且王家人都是不纳妾的,这一点在古代很少见,尤其是在军户人家,因为军户人家的男丁都是要上战场打仗的,他们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子嗣,谁知道什么时候一上战场,一场大仗下来,人就没了?
为了延续香火,他们是不怎么重视嫡庶的,只要是儿子就行了。
而王家人却都很专情,他们没多少精力放在后院,都是一夫一妻,不要小妾,后院干净,加上他们家或许真的是生育能力强,上三代要不是因为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全都陷进去了,现在起码能有个十房八房的,也不会就剩下王副将这一支。
“对啊!”太子殿下一乐:“这样以后就算是大姐姐生了女儿,也不会有什么负担。”
而且这家人人口多,没有传宗接代的重任,因为王家大郎和二郎、三郎都成家了,且都有了儿子;四郎刚成亲没多久,妻子也怀上了。
有经验的稳婆看了怀像,说有八成机会,还是个儿子!
传宗接代的任务早就完成了,根本没丝毫的压力啊!
这王五郎便是第一人选了。
第二人选是一个举人,京郊一个叫小李庄的人,父亲是致士的一位吏部员外郎,致士原因是身体不好的关系,不能再操劳了。
他家是当地的富户,因为是致士官员,所以不需要缴纳赋税,家里他是老大,还有一弟一妹。
父亲清廉如水,也是只有夫人一个,没有妾室更没有庶出子。
母亲慈祥,据说还虔诚的信奉道教,家里有从白云观请回去的老君像。
第三位人选是户部侍郎之子,不过不是北京的户部,而是南京的,大明在南京和北京分别设立了两套班底,南京基本上就是养老的,不过因为大明有南北榜之分,还是有点用处的。
第四位是南京府尹之子。
嗯,这位跟李裕不同,他那里很消停,因为大家都是世代居住在南京金陵的人,见面三分熟,谁家的孩子闹腾了,直接找家长就是。
第五位......。
第六位......。
果然,前十位都很合适,第十一位开始,便都是个人比较好了,家里虽然不再是一夫一妻没有妾室,但是妾室也就那么一二个,庶子庶女也有,但是都早早的成家立业了。
但是,这种有妾室的和没有妾室的就是不一样。
整理了资料之后,太子殿下请他小舅舅和先生吃了一顿御膳,宫中每到这个时候便会有赏赐的各种吃食送来慈庆宫。
因为天寒,慈庆宫今日预备的便是按照时令做的爆炒羊肚、麻辣兔丁、芫荽羊肉和红烧牛肉。
汤是当下熬的牛肉汤,里头还放了不少萝卜丝、粉丝和香菜碎。
周太后赏赐了酥油泡螺;宪宗皇帝赏赐了一道鼎湖上素;王皇后人虽然在禁足,但是却消息灵通,也赏赐了一道肉丸汤;万皇贵妃则是赏赐了一道清炒时蔬。
加上慈庆宫自己的饭食,足够三个人吃了。
其实大明的皇室并不奢侈,比起后来清朝的老佛爷一顿饭吃一百零八道菜,可要节俭多了。
主食是小厨房自己烙的发面饼,味道特别好,泡着牛肉汤吃,简直是美味!
吃过了饭,太子殿下留下了一套资料,包括中选的人的画像,万通就假装是他要看,带着吴有为出了宫。
“太子殿下不是见过了真人么?怎么还看画像?”古代的画像现在已经改的挺好的了,比较接近写实风格,但是再怎么写实,也不如见到本人真切啊。
“他那是要拿给长姐和大公主看的......。〃万通小声跟他道:“但是长姐是皇贵妃,这应该是王皇后跟皇上看才对何况里头还有大公主......。”
毕竟是未出阁的姑娘家,看这个真的不太合适。
只能暗中操作了。
吴有为这才明白,合着就自己傻了吧唧了。
太子殿下在送走了小舅舅和先生后,果然带着东西去了昭德宫。
他每日都会去昭德宫请安,当然,皇后的坤宁宫他以前也会去,但是后来王皇后不是被禁足了么?
他就改成了在门口磕个头的请安规矩。
不进去,但是礼数不能省。
朝野上下谁不说太子殿下孝顺?
早上去过清宁宫跟坤宁宫后,他就没时间去昭德宫了,回了慈庆宫上课,然后晚上去昭德宫请安聊天,然后回来睡觉。
这都成习惯了,现在他带着人去,也不会显得突兀。
一进门就看到父皇和母妃带着两位姐姐和五弟在等着他。
太子殿下笑着道:”儿臣给父皇请安,给母妃请安......。”
翌日一早,早朝散后,万通就被宪宗皇帝叫来了御书房,吩咐了他好一阵子才放人。
吴有为没了时时都要去上课的活儿,自己在家颓废了两日,便穿戴整齐回了莫灵山庄。
因为莫灵山庄要期末考试了,然后就要放寒假了。
回到陶文书院,吴有为亲自出题,考校这帮学生。
还行,一个个学的还挺扎实,没有太落后拖后腿儿的,不过小明德却找上了他:“爹,我明年想科举。”
吴有为看着眼前的少年:“你决定了?”
“决定了。”小明德灿烂一笑:“起码以后见官不跪。”
吴有为听了这理由也是醉了:“好吧,你自己决定好了就去做吧,爹支持你!”
孩子长大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他搂着的小豆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