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平乐小_第39章

常叁思Ctrl+D 收藏本站

第25章 天神拘鬼

  白桃胶是物美价廉的好东西,粘带灰带水的物件也毫无问题。

  两个狱卒用了两盏茶的时间,配合着将那刺客的牙板给包上了,其中一个怕不牢靠,还逮住生丝蹬了蹬,见拉不下来才肯放心。接着两人又跟切猪肉似的,比划着在刺客背上扎了一刀。

  那刺客闷哼了一声,鼻翼急促煽动,但却咬紧着腮帮子没有喊疼。

  江秋萍登时就看到了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昨天大夫给他上药,他虽然没有哭爹喊娘,却把张潮的腕子给掐青了一半,现在想想实在是有些惭愧。

  “好毅力,”李意阑抚了下掌,该夸的都夸,夸完了去看那刺客的眼睛。

  刺客冷冷地回望过来,眼底渥着一抹不屈的色彩。

  李意阑见状,也就不打算劝什么了,学武的人必然有些轴性,因为心思太活络了没法静下心来吃苦,而且要人倒戈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于是他跟江秋萍耳语道:“这个你审着吧,开始不用跟他那么多废话,他要是嘴硬你就上刑,最后也就是看他的忠心和私心,哪个占上风了。我去看看另一个的情况。”

  江秋萍不是第一次审犯人,心里有数地点了点头。

  李意阑起身出去了,走了几步又叫尾随的狱卒去找两个大夫来候着,免得万一抢救不及时没了人证。

  不出所料,另一个刺客也同样顽固,他叫人喊了谢才来顶缸,自己跑去后院找大师。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谢大人本来在衙门大厅内忙里偷闲。

  李意阑让他去查墨迹消失的法子,他下头有人,自己不必亲力亲为,正坐在府上等消息,谁想得到李意阑那么多事儿,这啊那的都找他干,谢才心里愤愤不平,可耐不住别人的官大他不止一级,只好怒灌了两口茶,不情不愿地去了重牢。

  脱出身来的李意阑跟郡守反道而行,还没进院子就看见了他要找的人。

  知辛正在院子里打坐,两寸厚的蒲团被他搬到了院子角的唐竹下面,一半照着阳光,一半采着阴凉,和尚双手合十、闭眼盘腿,似笑非笑地坐在上面。

  不知道是他太专心,还是李意阑的脚步太轻,反正风过人来都搅他不动,就是嘴皮子掀动着念他的经。

  唐竹的光影随着微风在他的头身上轻轻地摇晃,李意阑从心里看见了一个无形的“定”字,他觉得那一幕很好,暂时舍不得去打破,便就没有上前,站在月门下等。

  然而许是目光也有重量,不到一会儿,知辛自己睁开了眼睛。

  门下伫立的年轻人无端地跃入眼帘,端的是一派长身玉立,可面上又罩着一层不详的青气,让知情的人心里霎时就能生出一阵唏嘘。

  知辛也没问他为何不进也不出,只是眉眼弯嘴角翘地笑了笑,像是天地人之间的缘分与默契,他心中不问也知晓。

  李意阑见他自己“醒”了,这才举步进了院子,轻笑着说事:“栴檀寺之行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大师今天哪个时辰方便启程?”

  提刑官诸事繁忙,知辛没想到他处理得这么快,如此上心虽不至于让知辛受宠若惊,但承情的感激还是有的,他站起来说:“我都方便,李兄安排就是。”

  这个人真是一点也不会利用自己的身份讨取好处,李意阑眼下方便,正好有时间送他,便笑着征求道:“赶得早不如赶得巧,那不如,现在就走?”

  知辛一样痛快,展露心迹道:“正中下怀。”

  两人一拍即合,当真说走就走。

  知辛去哪都是一身轻,在衙门也没有行李可言,他临时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那块自己搬出来地蒲团,说了句“稍等”后弯下腰,准备将它搬回原处去。

  李意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一把捉住了他的手腕,将人拉起来往外牵:“先放着吧,诗者有云,‘蒲草薄裁连蒂白,高阁烟霞禅客来’。大师就让我们住的这道院子,也沐一把高阁禅意好了。”

  要是寄声在这里,就会说这真是一个高级的马屁。

  可知辛不像他那么刺头,只是觉得李意阑不仅枪耍得好,似乎也挺会说话。

  于师爷被关起来了,郡守到牢里审问去了,衙门里没了主事的人,幸好城门并不算太远,李意阑便也没备车马,领着知辛步行上了大街。

  饶临封城已有两个月了,可市井中熙攘的迹象还是一如既往,不管白骨背负着多少冤屈,天下的大体还是太平的。

  李意阑是个实干派,走起路来飞快,知辛却像头老牛,眼不视路、慢慢悠悠。

  他喜欢到处看,捏糖人的小摊上瞥一眼、算命测字的也瞅一眼,唇角细不可查地往上翘着,观望的动作也很小,只是眼珠子在横向动来动去。

  李意阑不小心地瞥了他几眼,也不知道他在笑什么,就是觉得他这个模样很有灵气,能够看见自己看不懂的乐趣。

  有灵气的大师就这样“东张西望”地走了半里地,然后忽然停了下来。

  李意阑不明所以,看了他一眼,发现他在看别处,于是顺着他的视线去看,可是茫茫大街都是人,李意阑不知道哪个才是重点,他疑惑道:“大师,怎么了?”

  知辛闻言看了他一眼,笑着又将目光投到了人群里,抬手指着道:“那人应该是在行骗。”

  指向比眼神的范围要小多了,李意阑这次顺着他的食指,在斜对面的巷子口锁定了一个灰袍道士。

  那道士头戴法冠,背负桃木剑,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看背影还真是有那么两分仙风道骨。

  至于行骗,那道士很快就消失在了巷子里,就这么突然的两眼,隔着一条官道和半边摊位,李意阑压根没看出猫腻来,他好奇地请教道:“大师是怎么看出来的?”

  知辛:“他的道袍上有‘太玄’这两个字,可武薪山的道袍是素服,只字无有,他不是太玄殿的道士,这是第一个谎言。第二,你可能没看见,他是跟着一名妇人进的小巷,那妇人满脸恸色,怕是家中遭遇了什么不测,有德的道士被称作天师,要是我猜的没错……”

  知辛笑着说:“那位施主,扮的应该就是一名善于斩妖除魔的天师。”

  李意阑头抬得晚了,确实没有看见什么妇人,不过“太玄”二字就在道士的后背上,他看是看见了,可鉴于从没注意过太玄殿道袍上的细节,因此看见了也不能像知辛那样洞察世事。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见得多了方知广博,有了参考才能辨别对错。

  李意阑一边服气,一边好奇地给知辛出了个问题,他笑着说:“那看到此地有人在招摇撞骗,大师准备怎么办?”

  知辛和和气气地将皮球又踢了回来:“我会怎么办,李兄的态度占一半。”

  李意阑挑了下眉毛:“请问大师,这是指我哪一方面的态度?”

  “时间上的态度,”知辛怡然地说,“你要是赶时间,我就假装没看见。要是不赶,我就到那巷子里去看一看。”

  “如此,那妇人走运最好,有个万一真被骗了,大师就可以告诉自己,错不在己,都是李意阑非要赶路所致,”李意阑条分缕析完,看着知辛笑,“我说的对么,大师?”

  知辛事不关己地合起双掌,念起了阿弥陀佛:“公道自在人心,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