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们上前来将答案收了上去,呈达圣上,无多时,公公又带着第二问迈出了大殿:“圣上第二问。”
“河南一事,涉嫌朝廷官员人数巨大,理应如何处置。”
严知问略微思忖,提笔写下:“依法重处,推陈出新。”又将此法实行中的细节也寥寥数笔写了上去。
这一问皇帝给了半个时辰,才是命太监将答卷收了上去,但出乎意料的,太监们只在三百贡士中收了不足百份答卷,看来第一问所答不合心意的贡士,皇帝事务繁忙,已是不愿再多看。
皇帝一面阅卷,一面已将第三问交托秦公公。
“圣上第三问。”
“瑜国之王尚在国境,瑜国使臣携重礼以示修好之意,理应如何处置。”
殿试三问,竟全是关于时事,全然没有任何有关诗经礼义的问题,多少苦读四书五经的书生心里暗暗叫苦。
严知问提笔写下答案,太监这一回约莫只收了四十余份,严知问坐在最末,见前排已有落选贡士懊恼扶头沮丧不已,面色虽一如既往冷静,也难免有些紧张,坐如针毡的,看着那收答卷的太监走到他跟前,取走了答卷。
太监将答卷收起,由秦公公亲自呈达皇帝面前。皇帝一目十行,垂眼一动不动得看着答卷,花了两刻钟,终于将薄薄十余张答卷交给了秦公公,言简意赅道:“传唤入殿。”
正文 第五十一章
三百贡士,待皇帝三问之后,能入得金銮殿的,仅剩十二人。这十二人有的自信满满,有的其貌不扬,皇帝自左往右,一个一个看过去,却是在见到最后一人时,微微皱起了眉。
装扮换了,衣着也换了,但那副装出来的静如止水的神情,却是和数月前如出一撤。
皇帝没有多言,只是在答卷中翻了翻,取出一份:“陆青。”
其貌不扬书生打扮的一人上前一步,应声出列。“草民在。”
“知国事,识大体,文章中条理清晰,可见有辅君之才。”只是过于中庸。皇帝没有将心中的话说下去,道,“封探花。入翰林院。”
“臣,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抬手免礼,又翻过答卷,寥寥几句夸赞了二人,各封了榜眼和状元,而后又钦点了三甲,皆封了四品以上重臣。
严知问立在最角落,心情也逐渐的开始下沉,心道与皇帝当日的矛盾,果然还是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已点完三甲,皇帝垂眸道:“其余之人,与剩余贡士,一并交予吏部,听从调派。”
严知问随众人拱手,正欲离去,却听见殿上的皇帝,竟出口唤了他的名字。
“严知问。”皇帝道,“你留下。”
待众人离去,偌大的大殿只有皇帝,秦公公,严知问三人,皇帝才是开口。
“听闻,你先前高中解元,如今却不过百来余,是为何故?”
严知问不明白皇帝留下他是何用意,只能保守道:“……皇上明察,草民此番准备仓促,故而未能于会试中脱颖而出。”
“……”微微颌首,皇帝偏头道,“洪宝,将他三分卷子找出来。”秦公公听了,立刻将拂子挂在手臂,在厚厚的考卷中找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