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胸口发闷,有种呕血的感觉,虽然他不愿封卫希颜为王,但卫希颜辞不受王却又让他觉得皇权被蔑视。
政事堂和中书门下诸公的感觉也很复杂,一方面觉得欣慰,总算避免了本朝出现一个“女王”,另一方面,卫希颜以“道门中人不为王”而辞封,表明其超然——在皇权之外。
此事在坊间引起了更大的热潮,很多人觉得遗憾——封王的尊荣在国师之上,卫国师辞王太可惜了;也有很多大儒称赞卫希颜不慕世俗,使其声望又升了一重。
这正是名可秀期望的,不受王比封王更得利。
作者有话要说:呃,上一章是写到一半的时候受到外务打扰,就先放存稿箱发文了~~
正文 346亲事之忧
琴声琤琮,弹琴之人不止技艺高妙,而且意致闲雅,琴声如山间溪泉,清音潺潺,又舒然自得。
可惜屏榻上听琴的二人神思不属,没有心思去体味那琴音中的清静自然。
谯定尾指勾弦弦,奏出最后一道清音,悠悠余声中,笑而抬眼,“这张桐木琴的音色清亮通透,宜弹清净之调——闲时多拂弦,明心养气性。”
胡安国拱手笑道:“达微兄的制琴技艺越来越高超了,愚弟多谢贤兄赠礼。”
谯定摆了摆手,“闲趣罢了,不当一提。”说着又看向朱震,道,“子发那张琴还得十天半月才成。”
朱震有些无语地叹了口气,“先生真是有闲情呀。”
谯定哈哈一笑,“心若闲致,世间便少许多烦扰。”
胡安国与朱震对视一眼,这是在说他们“庸人自扰”?
朱震不由皱眉,“莫非先生不担忧?”
谯定拨了下琴弦,听着余音悠悠,声音也带着悠悠的意味,“封王忧心,不封王也忧心——又患得又患失,岂能明心见性?”
朱震瞥了一眼静坐旁听的刘勉之和胡宪——前者是谯定的学生,后者是胡安国的从侄,也受学于谯定——都不是外人,便直言道:“先前封王是忧其威望过甚,又兵权在握,恐封王后生出不臣之心;而今辞王不受,但声望更隆,又向来无视尊君之纲常,恐日后朝中难制。”
自卫希颜辞王后,胡安国、朱震这些朝臣对她的忌惮就发生了微妙变化,以前是忧虑卫希颜兵权在握有谋逆之心,现今却是对其太过超然的忧虑——不慕世俗王权固然好,但也意味着此人心无纲常,对致力于维护朝纲的儒臣来说,很难安心。
这种顾虑多数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对江山稳定的忧患。
但谯定与胡、朱二人又不同,虽然他是当世儒学大家,但自幼兼修佛、道、儒三学,既有儒家治世之志,又有道家的超然世俗,所谓皇权纲常在他看来只是治世之途,而路途终归是路途,不是终点——说白了,所谓纲常,只是儒家治世手段罢了。
他手指拨弦一声,白眉下目光濯濯,回应朱震的话道:“吾辈弘道是为社稷——天下安定,国强民富,则大道可弘。”
胡安国皱眉,“若心无纲常,则行事无拘,如何不妨害天下稳定?”
谯定捋了捋白须,说道:“权力制衡自是必要,但过分疑忌亦非好事。——卫国师此人,不可以世人常理度之,否则,反不利于时局。无论如何,吾等当庆幸,南卫非北雷。”
北廷已封雷动为周王——天下皆知。
雷氏父子的权柄,已经笼括北朝。反观本朝卫轲,虽执握兵权,却从未表现出染指政事之心,而枢府行事也从未侵政事堂之权——目前来看,两府是互相尊重,相得益彰。
胡安国和朱震都沉思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