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道:“这要看小分权法,还是大分权法。若是小分权法,则在军器监内分出技研、原料、制造、督检、司帐五个不同的司署,各有主事官,大监管技研、督检二署,少监管原料、制造、司帐三署。这样,既有司署分权,又有长贰监制衡,便能减少懈怠和舞弊可能。不过,这样分权还是有弊,因大监是少监顶头上司,制衡的作用未必能够尽到。”
他顿了一下,说道:“若往大分权,索性将都作院、作院这一块分出去,若留兵部,或给工部,军器监便管军器的研究、形制标准和作院的质量监核。这样,制造和监督的职司分属两部,勾结怠职的可能性便可大为降低。”
他见卫希颜脸上泛起微微笑意,心头大定,往下便说得越来越顺,“还有,火器作许多行之有效的规制可以推广开去。譬如,标准化制造,一是军器监定出统一的尺寸规格颁发诸作院按标准制造,二是制造工序标准化,这样既可提高效率,又便于兵器的互换修理,还有利于快速培养技徒工。又如,成品质量责任制,要让所有作院造出的兵器和火炮一样,刻有制造主匠、主监工和主验工三者的姓名,若出现问题,就是三者同担责任,看谁还敢粗制滥造、懈怠责任!”
这最后一句极是铿锵有力,作为当世最出色的机械制造学家,沈元对于制造军器的不负责任做法深恶痛绝,想起少府监在陆宸掌持下的变化,冶铁、炼钢的章程都如火器作般标准化、工序化、工匠责任制化,不由得憧憬起军器监的前景,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卫希颜微笑问他:“如此,州郡作院划给兵部合适,还是工部?”
沈元狡猾地笑了下,“何不两部都各有份子?至于具体的划分归属,需在枢府监督下,由军器监、兵部、工部三方协商定出个章程来。”
卫希颜哈哈笑了声,击掌道:“果然是个好主意。”
沈元宛尔一笑,拱手道:“国师早有定见。”
卫希颜起身走到槅窗边,望着一池碧莲中的粉白荷花,补充沈元的话道:“还有一桩,譬如军衣、军被、军帐、行军水壶之类的军用品,军器监定好规格标准和质量要求,可以放给民间商家去做,选择那些背景清白、声誉良好、资金雄厚的大商家。”
沈元吃惊地睁眼,“这些是军品,放给商家做?”
“不错。给一些定单出去,让官制品和民制品有个竞争比较,看谁做得更好。谁做得好,谁就多给单。”
卫希颜望着莲叶田田,说道:“官制品未必比民制品强,你在名花流这么多年,难道还没看清楚?”
沈元想起名花流的造船坊、制瓷坊、织造坊、印作坊、玻璃坊等等,不由释然一笑,“某着相了。”说完又皱眉,“只怕这些改革措施未必能在朝堂通过。”
卫希颜却道:“此事看似难,其实不然——政治无非是利益的博弈,军器监失去军器制造利益却得火器作,而工部平白得了好处焉能不支持?兵部看似损失最大,但军器监独立出去是必然,但实施这项变革却还能保有一半的作院、都作院,周望虽不具大才干,于利益得失却是精明,何况还有个见事明白的兵部侍郎。”
她冷冷笑着挑了挑眉,重复了先头那句话:“想要火器作,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269
269、易安清照 ...
丝竹之音飘扬,夹着隐隐的欢声笑语,从水榭东面传来,视线穿过日照下波光闪耀的湖水,遥遥可见百丈外东面临湖一座双层碧瓦水阁,半敞的轩窗内人影幢幢,不时有侍女仆厮端着漆盘酒壶果子等物穿梭其间。
卫希颜收回目光,抬步往外走,对沈元道:“皇帝既然叫你来凑热闹,自然得去凑一凑。今日文宴上有不少京朝官里的诗词名家,京中词家之首叶梦得、诗家之首韩驹皆在,礼部侍郎宋藻、兵科给事中汪藻、中书舍人陈与义等人亦都在座,其中两人你需得注意——兵部郎中李甲和工部郎中蔡伸……”她微微一笑,“日后,你少不得要和他们交道。”
“是。”沈元面带欣喜地应道。
这类宴酢相酬历来是官场交往的开端,尤其士大夫之间的诗词文会集会更是盛行,每月至少有那么三五出,沈元官职虽微,却因火器作而倍受关注,自到京后这才两三月就应邀参加了七八场文会,虽说是以文会友而进行的彼此试探和拉拢,但经得几次文宴,他词风阔朗的名声倒也传了出去,赢得一些好评,在京中士大夫的文圈里打开了些局面,但若和今日这场文会相较,以前诸般邀会便如山下遥望顶峰,如何比得?
他克制着心中激动,理了下襕衫,随在卫希颜身后出了水榭上岸,沿着国师府中庭这片莲湖的垂柳堤岸往东行去。
莲湖东面这座双层水阁颇为宽阔,是国师府春夏季节的赏景会宴之地,此时阁子内宾客济济一堂,丝竹合奏着临江仙的曲牌,一名容貌不甚出色,嗓音却有别于一般女子柔婉的歌伎正唱着宴上评点出的中书舍人新词,高亢歌声穿越半敞轩窗,远远扬去依然余音不绝——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