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陈二人心头都是一震,暗忖,泉州水师的建制为师,杨太若调迁泉州,岂非降了实职?——难道是因月前酗酒殴打军士,被降武阶后卫相仍余怒未休,索性降职谪迁?
卫希颜搁下茶盏,挑眉道:“他不是有锐气?既然闲得拳头发痒,索性放去海上松活,陪东海那些残寇过过招,省得白瞎了那身筋骨!”
话中透出的冷意让两位知事不由寒了下,心道果然,自是对此无异议。
“还有,泉州水师衙门不要设在州城,置于下辖的同安县(厦门)。”
同安县?刘正彦神情一怔,陈规却目芒微闪,似有所得。
“同时,在澎湖建卫所……”她目光盯着两人,慢慢道,“流求。”
刘正彦心头震诧,迟疑道:“……流求有王,每岁向朝廷纳贡。”若是出兵谋取流求,岂不是会被言官参劾妄挑边衅?
卫希颜冷声一笑,扫了眼神情如常的兵房知事,道:“元则,流求史你可清楚?说来听听。”
“诺。”陈规对枢相的海洋谋略早已知得七八,此刻并不吃惊,脑中略略整理资料后回道:“中原朝廷对流求的首次征土是三国鼎立时期,吴主孙权派将军卫温率水军一万征流求,当时称为‘夷洲’,在岛上驻军长达一年,最终因水土不服,官兵死伤甚众,卫温不得不带数千夷洲土民回归中原;其后临海郡守沈莹按夷洲土民所说著《临海水土志》,上载:‘夷洲在临海东南,……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
他语气顿了顿,道:“这句‘越王射的正白’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夷洲就是中原越国的属土;然中州多历战事,几经改朝换代,中原朝廷对这海外孤悬之岛不甚看在眼内,久之岛上土酋便自号为国了……”
这话的意思是流求原就是中原属土,朝廷兴兵是收回,不是“边衅”。
刘正彦心想卫相向来是无利不兴兵,这流求必是有利可图——如瑞宋、华宋,便顺此问:“这岛上可是有矿?”
“产矿倒是其次,”陈规笑道,“据方舆司的情报,这流求岛上多是沃壤——地先用火烧,再引水灌溉,持锸数寸就能垦为田。若是广以植稻,经得十年二十年,或可成为‘苏湖熟’第二,济粮于中陆贫州。”
刘正彦恍然,“即是说,等同一大产粮州!”
“正是。”陈规捋须颔首,表情似是言犹未尽,却闭口含笑不语。
刘正彦出身将门,是已故的西北名将刘法之子,并非不通兵略之辈,思路一通,接口往下道:“除了产粮外,流求的地理位置亦关乎紧要,控扼东海南海之间通道,可建成水师战略据点,往南和瑞宋岛连成一线,往北可往东海剿寇,同时防备倭国和高丽贼匪……”
当年南洋水师曾扫平纵横南海东海的大海寇,但尚有余匪隐匿于茫茫深海的未知岛屿之上,待南洋水师一退又出来游掠小股海商船队,让官兵防不胜防,这些海寇中不乏倭人和高丽人。
卫希颜对他的反应迅速表示满意,却又道:“即使拿回流求,整个海防线仍是不足——过于偏南了。”
她拿起一份禀事折子,“李宝建言,长江水师分一部北驻海州(连云港),分一部驻崇明岛,以构成北境海防线。”
建海州水师有两利:一则可拱卫沿海陆州,防备北廷舟师南下;二则可图金国婆速路(辽东半岛)——当然,这是长远谋略;建崇明水师可盘踞长江入海口,内河可与润州水师互通,外海则直达东海,便于剿海匪防倭寇。
“海州水师可由润州水师移驻,统制李宝;崇明水师从鄂州、江陵水师抽调,统制杨钦。兵力抽调后,长江沿线的布防需要重作调整。兵房旬日内拟出调防方案。”
“诺。”陈规拱手应下。
卫希颜又对刘正彦道:“这两部水师抽调出来后,先派去南洋水师作训一月,熟悉海战模式,再各回驻地,联合剿清东海余寇。”
“诺。”刘正彦应声,忽然想起崇明岛的位置,正对倭国最南端的岛屿,他不由有些心惊,难道卫相的图谋是……
约摸一两刻钟后,二人告退出了枢相公房,便有福宁宫内侍主管康履前来通传,说官家召见。
作者有话要说:晕,发文发了好半天 >0<